新手必备:SSD挑选指南

   
 华南区技术负责人

概要
SSD的优点比HDD要高,1、2秒就能开机,电脑也不像之前那么卡。市面上这么多款SSD如何选择到合适自己的那一款,这篇挑选SSD的攻略不容错过!



固态硬盘(英文简称SSD)是一种采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读取数据速度更快,但其接口、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成为了硬盘的主流方向。

随着SSD使用的逐渐普及,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款SSD,但如何选择却难倒了不少选购的用户。那么在鱼龙混杂的市场,如何挑选一款合适的、品质好的SSD呢?

如何挑选SSD?

容量:

  • 如果追求性能和运行速度 ,建议买256G;如果性价比考量,建议128G

接口类型:

  • 最常见的是SATA,确切的说是SATA3。SATA3接口也被广泛称为SATA 6Gbps接口,因为其传输带宽为6Gbps,目前市面上的存储设备,无论是机械硬盘还是SSD大部分都采用了这一接口
    优点:最广泛的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几乎所有的主板都提供了这一接口的支持
    缺点:部分SSD的持续传输速率受限于6Gbps带宽限制,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阻碍了后续SSD性能继续提升的空间。
  • 极致性能PCI-E。PCI-Express接口在企业产品中应用较多,由于其不计成本,只为追求性能,普通民用市场很难得到推广普及,主要应用于对于数据存储有较高需求的企业级市场以及一些对数据存储速率有苛刻要求的消费级群体。
    优点:超高传输带宽、无需外部供电
    缺点:价格昂贵、存储产品产品稀少
  • M.2接口,即NGFF。产品主要优势是传输速率快和体积小巧,对应的存储设备可以直接固定在主板上,现在的Intel 9系、100系列主板上几乎都标配了这一接口。作为mSATA接口的取代者,首先提升的是传输速率,内置PCI-Express 3.0 x4通道,最高传输带宽可达32Gbps,远高于SATA 6Gbps,即使面对SATA Express也要高出一倍。
    优点:32Gbps传输带宽、体积小巧、无需外部供电
    缺点:终端存储产品产品稀少、价格昂贵
  • mSATA。mSATA接口是SATA的衍生产物,其传输协议完全照搬SATA,其诞生目的主要是为了缩减SSD存储设备体积,最早用于笔记本产品。mSATA小巧的体积使得其很难满足大容量SSD闪存颗粒的布置需求。
    优点:存储产品体积大幅减小,无需单独供电线
    缺点:产品受众小,Intel有意淘汰之


闪存芯片:

  • SLC(Single-Level Cell)单层式存储。每个存储单元仅能存储1bit的数据。是目前最强、最贵的颗粒。主要用于企业级SSD,约10万次擦写寿命。
  • MLC(Multi-Level Cell),每个存储单元能存储2bit的数据。几乎所有的消费级SSD都採用了MLC颗粒,越1万次的擦写寿命。但是MLC颗粒也有很大的区别。部分的MLC颗粒针对企业级市场对可靠性及寿命进行了优化。
  • TLC(Trinary-Level Cell),每个存储单元能存储3bit的数据。TLC闪存的有点是成本低,但同时带来的考验更大。读写速度下降的同时,闪存寿命也会直线下降。MLC的擦写寿命约10万次,而TLC公认的擦写次数大约是1000次,好点的可能到1500次。但是依然与MLC有很大的差距。

    但各种极限测试也证明:正常家用,TLC 120GB的固态硬碟使用10年左右不是问题,所以不用过多的纠结寿命问题。技术未成熟之前,我们还是建议选购采用MLC闪存的SSD。

尺寸:

固态硬盘有9mm和7.5mm两种,一般7.5mm可以兼容9mm硬盘,但如果购买了9mm的硬盘那么就无法安装在7.5mm的硬盘位上。台式电脑需要使用2.5转3.5寸转接架。(现在还有1.8寸的硬盘,要注意区分)

可以说,SSD固态硬盘的性能特征主要由主控决定,而可靠性、耐久度则由闪存芯片决定,它的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消费者,应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的需求、预算去购买,切莫盲目追求高性能,售价昂贵的SSD。

如你喜欢本文的话请点赞、转发给朋友们。关注都叫兽软件熊掌号,我们将不定期为你推送实用的软件资讯。



推荐阅读

分享到: